全唐文_第08部卷七百六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8部卷七百六十五 (第3/5页)

托予志德,濡毫写悲,不羞不能。铭曰: 杜氏之先,陶唐同源。远派摇漾,为杰为贤。夫人奉之,令范昭然。身同朝露,门闭幽泉。 王俞 俞,会昌时人。 汉焦小黄周易卦筮叙 大凡在变化象数之中者,莫逃乎《易》。唯人之情伪,最曰难知。系称卜筮尚占,忧患兴虑。彼山上有火,明入地中。周孔之情,繇是观变。自三古以降,杂说歧分。矧卜筮多门,亡羊殆尽。虽京房奇中,然皆不免其身。夫自知知人,乃曰明哲。则隗照易数于龚使,焦赣发诫于明君。照既没,不显其占。赣明且哲,乃留其术。俞岩耕东鄙,自前困蒙。客有枉驾蓬庐,以焦辞数轴相示。俞尝读班史列传,及历代名儒系谱,诸家杂说之文。咸称自夫子授《易》于商瞿,仅逾十辈;延寿传经于孟喜,固是同时。当西汉元、成之间,凌夷厥政。先生乃或出或处,外比包蒙,辄以《易》道上干梁王,遂为郡察举,诏补小黄令。而邑中隐伏之事,皆预知其情。得以尤异当迁,寻亦卒于官次。所著《大易通变》,其卦总四千九十六题,事本弥纶,同归简易。其辞假出于经史,其意雅合于神?。但率洁精专,事无不中。而言近意远,易识难详。不可渎蒙,以为辞费。后之好事如君山者,则子云之书为不朽矣!以圣唐会昌景寅岁周正五日叙。 顾德章 德章,会昌六年官太常博士。 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 伏见八月六日敕,欲修东都太庙,令会议事。此时已有议状,准礼不合更修。尚书丞郎已下三十八人皆同署状。德章官在礼寺,实忝司存。当圣上严?敬事之时,会相公尚古黜华之日,脱国之祀典,有乖礼文,岂唯受责于旷官,窃惧贻耻于明代。所以勤勤恳恳,将不言而又言也。昨者异同之意,尽可指陈。一则以有都之名,更合立庙;次则欲崇修庙宇,以候时巡。殊不知庙不合虚,主惟载一也。谨按贞观九年诏曰:“太原之地,肇基王业,事均丰沛,义等宛谯。约礼而言,须议立庙。”时秘书监颜师古议曰:“臣旁观祭典,遍考礼经,宗庙皆在京师,不于下土别置。昔周之丰镐,实为迁都,乃是因事便营,非云一时别立。”太宗许其奏,即日而停。由是而言,太原岂无都号,太原尔时犹废,东都不立可知。且庙室惟新,即须有主,主既藏瘗,非虚而何?是有都立庙之言,不攻而自破矣。又按曾子问曰:“古者师行,必以迁庙主行乎。?”孔子曰:“天子巡狩,必以迁庙主行,载于斋车。”言必有尊也。今也取七庙之主以行,则失矣。皇氏云:“迁庙主者,惟载新迁一室之主也。”未祧之主,无载行之文。假使候时巡,自可修营一室,议构九室,有可依凭。 夫宗庙,尊事也,重事也,至尊至重,安得以疑文定论。言苟不经,则为擅议。近者敕旨,凡以议事,皆须一一据经。若无经文,任以史证。如或经史皆无据者,不得率意而言。则立庙东都,正经史无据,果从臆说,无乃前后相违也。书曰:“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会议者四十八人,所同者六七人耳。比夫二三之喻,又何其多也?夫尧、舜之为帝,迄今称咏之者,非有他术异智者也,以其有贤臣辅翼,能顺考古道也。故尧之书曰:“若稽古帝尧。”孔氏传曰:“傅说佐殷之君,亦曰事不师古,匪说攸闻。”考之古道既如前,验以国章又如此。将求典实,无以易诸。伏希必本正经,稍抑浮议。踵皋夔之古道,法周孔之遗文。则天下守贞之儒,实所幸甚。!其馀已具前议。 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议东都太庙修废第二状 夫宗庙之设,主于诚敬。旋观典礼,贰则非诚。是以匪因迁都,则不别立庙宇。《记》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郊社,尊无二上。”又曰:“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则东都太庙,已废多时,若议增修,稍违前志。何者?圣历神龙之际,武后始复明辟,中宗取其庙易置太庙焉,本欲权固人心,非经久之制也。伏以所存神主,既请祧藏,今庙室维新,即须有主。神主非时不造,庙寝又无虚议。如修复以俟时巡,惟载一主,备在方册,可得而详。又引经中义有数等,或是弟子之语,或是他人之言。今庙不可虚,尊无二上,非时不造主,合载一主行,皆大圣祖及宣尼亲所发明者。比之常据,不可同涂。又邱明修《春秋》,悉以君子定褒贬。至陈泄以忠获罪,晋文以臣召君,于此数条,复称君子,将评得失,特以宣尼断之。传曰:“危疑之理,须圣言以明也。”或以东都不同他都,地有坛社宫阙,欲议权葺,似是无妨。此则酌于意怀,非曰经据也。但以遍讨今古,无有坛社立庙之证。用以为说,实所未安。谨上自殷、周,旁稽故实,除因迁都之外,无别立庙之文。 东都神主议 夫礼虽缘情将命,厥要实在得中。必过礼而求多,则反亏于诚敬。伏以神龙之际,天命有归,移武氏庙于长安,即其地而置太庙。以至天宝初复,不为建都而设。议曰:中宗立庙于东都,无乖旧典。徵其意不亦谬乎? 又曰:东都太庙,至于睿宗、玄宗犹奉而不易者。盖缘尝所尊奉,不敢辄废也。今则废已多时,犹循莫举之典也。 又曰:虽贞观之始,草创未暇,岂可谓此事非开元之法者。谨按定开元六典敕曰:听政之暇,错综古今。法以周官,作为唐典。览其本末,千载一朝。《春秋》谓考古之法也,行之可久。不曰然欤!此时东都太庙见在,六典序两都宫阙,西都具太庙之位,东都则存而不论。足明事出一时,又安得曰开元之法也!又三代礼乐,莫盛于周。昨者论议之时,便宜细大取法。于周迁而立庙,今立庙不因迁,何美之而不能师之也。 又曰:建国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者。谨按六典,永昌中,则天以东都为神都,迩后渐加构宫室,百官于是备矣。今之官室百司,乃武氏改命所备也。上都已建国立宗庙,不合引言。 又曰:东都洛阳祭孝宣等五帝,长安祭孝、成、平三帝。以此为置庙之例,则大非也。当汉两处有庙,所祭之帝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