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8部卷七百三 (第3/4页)
,南蛮自经负恩,常怀反侧,西蜀两路,实系安危。臣顷在西川,讲求利病,颇收要害之地,实尽经远之图,因著《西南备边录》十三卷,臣所创立城镇,兼画小图,米盐器甲,无不该备。昔萧何收秦图书,具知?厄塞,军国之政,莫切于斯。谨封进上,庶裨圣览。第四卷叙维州本末,尤似精详。所冀圣慈知臣竭力奉公,尽心立事,所至之地,不敢苟安。轻黩宸严,伏增战越。 论游幸状 〈人君动法于日〉 右,臣窃见近日陛下畋游稍远,还宫近夜。伏以人君动法于日,故日出而视朝,日入而宴息。古人云:“将旦清风发,群阴伏,群以临朝。不牵于色,日将入。”《传》曰:“侍君就房有常节。”伏望陛下深察古人之言,向后游幸,不至侵夜。 〈人君动敬天道〉 古以人君天之所予,常宜奏顺天道,亦犹人臣之事陛下,常须戒慎。臣虽暗昧不知天道,近频见中朝人说:“自秋已来,五星所行,稍失常度。”此皆天意殷勤,儆戒陛下。《毛诗》云:“敬天之渝,无敢驰驱。”又古人云:“动人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伏惟陛下稍节驰驱,以顺天意。 以前,臣伏蒙陛下自远镇授之钧衡,若畏避不言,实负恩德。不敢对诸宰臣论奏,谨具密状以闻,不任惶迫切之至。 请于太原添兵备状 右,缘け没斯等本国残破,未有所归,逗留塞上,今已岁周。虽近有恩赐,喻其归还,然本蕃未宁,时属寒Ё,马畜羸乏,必难首途。回鹘和好多年,忠效久著,虽在边境之内,计无侵轶之虞。臣等所虑,吐蕃变诈多端,不可测度。或谓朝廷方备北虏,未暇西防;或云け没斯招米点汗回鹘,乘此机势,谋陷丰州。缘元和十三年已曾此来,不可无备。太原兵额虽存,皆被军将放却散诸处,缓急点集至难。臣等商量,请发陈许步军三千人,郑滑步军三千人,令至太原屯集。如北边有警,则大同军正当贼路,足应事机。如河西有虞,便令取岚石路过河,至亦近便。况两道人心忠义,征发不难,只如一年防秋,无所损费。臣等询于物议,皆愿有此堤防,伏惟圣明,特赐允纳。 请遣使访问太和公主状 右,伏以元和中,回鹘累请和亲,宪宗不许;至长庆初,穆宗以北虏代结姻好,中国元虞,边境晏然,生人受福,所以割慈下嫁,用示怀柔。今回鹘国已破亡,公主未知所在,若不遣使访问,慰其艰危,戎狄必谓国家降主虏廷,本非爱惜,便怀轻易之意,永无敬重之心,非止甚伤虏情,实亦负于公主。臣等商量,望令苗镇将一二十轻骑,赍诏书先至け没斯处,令其转差人送入至公主所在。若け没斯便受朝旨,固表恭顺之心;若辞拒此行,足彰背叛之迹。因此侦察,无所隐情。伏希圣旨,特赐省察。 论幽州事宜状 右,臣等今月五日于紫宸,陛下访问刘约事宜。今臣等亦与君赏一书,谕以此意。臣等将谓君赏久在河朔,谙练戎机,远授规模,必副圣意。君赏只合自出己意,潜道款诚,事从乖张,泯然无迹。岂有将朝廷密旨,显示乱军,激其悖心,致此章表?兼见君赏与张绛手疏,词甚卑逊,非惟失将帅之体,实亦失忠荩之诚。近者何重顺未得节制,初遣茂复谕旨,又遣执方致书,臣等两度令元蹇申意,料重顺岂不知是朝廷密谕,然竟无大将军表,终守恭顺之词,所以授之有名,不紊朝典。幽州一方,自朱克融留连中使,不受赐衣,继以杨志诚累遣将吏上表,邀求官爵,自此悖乱之气,与镇魏不同。今若便与(阙二字)实为朝廷之耻。伏望且逗留旬月,更候事宜,克恭亻兼回日,伏望不赐诏书,庶全事体。 论仪凤以后大臣褒赠状 〈故中书令郝处俊〉 右,仪凤元年八月,高宗将传位于天后,处俊对曰:“天下者,高祖、太宗之天下也,非天皇之天下也。天皇只合谨守宗庙,传之子孙,诚不可持国与人,有私于天后。”其事遂止。处俊后子孙为酷吏所害。 〈故文昌右相岑长倩〉 右,天授初,凤阁舍人张嘉福与王庆之等,率数百人连名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长倩与地官尚书格辅元竟不署名,以中宗在东宫,不可更立武承嗣,言词切直,仍责上书者遣散。为承嗣所害。 〈故御史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格辅元〉 右,张嘉福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天后问辅元,辅元固称不可。为武承嗣所害。 〈故右卫将军李安靖〉 右,天授年,王公百寮皆劝革命,安靖独义形于色。及被收下狱,来俊臣诘其反状,安靖谓曰:“以我是唐家老臣,须杀任杀,若问其谋反,实无可对。”为俊臣所害。 〈故赠越州都督徐有功〉 右,当天后革命之初,宗室英贤,将相旧老,忠于国者,相继受诛。徐有功自司刑丞累迁至司刑少卿,数议大狱,务在平恕,凡所济活者数百家,前后奏雪枉破家者,三经断死,而执志不渝,兼明元宗外祖母庞氏之冤。开元中赠越州都督,就第吊祭,赠物三百段,一子官。 以前,臣等伏见元和以来,褚遂良、狄仁杰、张柬之等子孙,累有恩制授,惟此数家,未蒙甄录。望各访求子孙承嫡者,特授一官。如先未有谥者,各令有司定谥;如无子孙,特与追赠。所贵百代之下,再振清风,海内忠良,无不感厉。未审可否? 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状 右,臣等商量,杜元颖虽失于驭远,致蛮寇内侵,然握节婴城,舍生取义,围解之后,惩贬不轻。但以蛮夷之情,不可开纵,若为之报怨,以快其心,则是不贵王臣,取笑戎狄,汉景所以闻邓公之说,恨晁错之诛。元颖长庆之初,首居宰弼,洁廉畏法,忠荩小心,虽无光赫之名,颇著直清之称。既逢昌运,合与申冤,望乞还旧官阶等,仍追赠右仆射。未审可否? 第二状奉宣令更商量奏来者 右,臣等商量,比闻外议,皆以元颖不能绥抚南蛮,又无备御,责此二事,以为愆尤。臣等究其情由,实有本末。缘韦皋久在西蜀,自固兵权,邀结南蛮,为其外援,亲昵信任,事同一家。此时亭障不修,边防罢警,若后人加置一卒,缮理一城,必有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