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7部卷六百九十四 (第1/4页)
第07部 卷六百九十四 高元裕 元裕字景圭,渤阳人,始名允中,大和中改今名。第进士,元和中累擢尚书左丞,出为宣歙观察使,入授吏部尚书,拜山南东道节度使,封渤海郡公。卒年七十六,赠尚书右仆射。 请外台御史振举旧章奏 伏以天下三司监院官带御史者,从前谓之外台,得以察访所在风俗,按举不法。元和四年,御史中丞李夷简亦曾奏,知监院官多是台中寮属,伏请委以各访察本道使司及州县有违格敕不公等事,罕能遵行。岁月既久,事须振起,伏请自今以后,三司知监院官带御史者,并属台司,凡有纪纲公事,得以指使。 请将贺兰进兴等重付台司覆勘疏 伏以神策军所推妖囚,访闻其徒结党聚众,恣为凶狡,合就严刑。臣亦料军中推穷,必得情实。然狱宜公共,刑贵正名,今刑部、大理,皆是陛下掌狱之官,都不关知,便成其狱,三尺之法无所凭依。伏乞以元恶三人付大理寺,重加覆问,若无异同,便正刑书。则凡在中外,皆知事归有司,不废彝典,彰陛下慎刑之意,快兆人共弃之心。臣忝风宪,得议刑政,事关国体,不敢不论。 李夷简 夷简字易之,郑惠王元懿四世孙。以宗室子始补郑丞,弃官去,擢进士,中拔萃科。元和时检校礼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徙帅剑南西川。贞元十三年召为御史大夫,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淮南节度使,进太子少师分司东都。卒年六十七,赠太子太保。 请定应给食实封绢匹奏 应给食实封官,自贞元十三年已后,节度使兼宰相,每百户给八百端匹,若是绢,更给绵六百两;节度使不兼宰相,每百户给四百端匹;军使及金吾诸卫诸军大将军,每百户给三百五十端匹。至贞元二十一年七月六日敕,应食实封,其节度使宜令百户给八百端匹,若是绢,兼绵六百两。伏以食封本因赏功,封之多少,视功之厚薄,不以官位散要,别制等差。其节度使兼宰相,请准旧例,馀节度不兼宰相,准贞元二十年已前例处分。 李绅 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元和初进士,穆宗朝拜户部侍郎,开成时为宣武节度使。武宗立,徙淮南,入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转中书侍郎,守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出为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卒,赠太尉,谥文肃。 寒松赋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薄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元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黄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善歌如贯珠赋(以“声气圆直,有如贯珠”为韵) 歌者达其志,曲者导其情。方假象以微妙,将类珠而取明。于以遂条畅,于以考清贞。扬穆穆之音,端而陈德;审累累之节,贯以成声。且夫发深诚,表和气。惟中规之可法,谅径寸而同贵。俨然在上,初宛转以凝旒;肃若飘空,想荧煌而动纬。惟乙所传,宜商有焉。温良则无类于曲,含畅则有取于圆。雅调相依而沥沥,清音迭奏而绵绵。乍起黄锺,疑蚌开而色烂;将吟绿水,如浦沉而影连。美乎回若循环,疏非掩抑。声既发而明朗,珠既贯而弦直。九功是阐,同在握以腾光;三叹屡闻,非暗投而改色。其曲弥清,基音弥久。驰熠熠以交映,度连连而相受。出乎口吻,元珠莫睹于可闻;入彼虚无,象罔虽求而何有。故能直己中奋,和心外舒。咄长言而皎矣,务妙转以绳如。聆湛露之终,光悬瑞景;体横汾之末,目驻神居。斯可以正烦浊,别流玩。阳春续响于孤绝,白雪连耀于璀璨。虽闻唱以殊声,终合音于共贯。是知大雅含象,清明式符。曲折而必遵于道,周圆而可法于珠。俾将继声者识乎有曲,审音者知我无渝。 授韩宏河中节度使制 门下:王者统驭万宇,缉熙庶政,必有文武全器,柱石之臣,出壮藩岳,入和台鼎,使其效彰中外,声播华夷,所居而人心自宁,所莅而军令自肃,克是任者,其惟至公。开府仪同三司守司徒兼中书令上柱国许国公食邑三千户韩宏,受天地凝粹之气,得山川崇深之灵,厚其体而庄其容,虚其心而宏其量。早洞戎韬之略,久膺节制之权,隐然大梁,克有成绩。及功宣荡寇,志展勤王,恳申恋阙之诚,竟遂来朝之礼,位高百辟,荣冠一时,恩极而愈恭,名光而益励。朕方欲树以垣翰,仗乎贤,乃眷关河之首,实惟股肱之郡,自昔重寄,无非元勋,是用命以上公,复兹雄镇。于戏!顷居东夏,父子偕分阃之荣,今处近郊,伯仲并登坛之贵,道苟积于忠实,顾何爱于宠章。往惟钦哉,副我明命。可守司徒兼中书令河中尹充河中晋绛慈隰等州节度观察处?等使,散官、勋、封如故。主者施行。 请定四品官制奏 据《六典》:隋?谏大夫七人,从四品上。大历二年,升门下侍郎为正三品,两省遂阙四品,建官之道,有所未周。《诗》云:“衮职有阙,仲山甫补之。”周汉大臣,愿入禁闼,补实拾遗。张衡为侍郎,为居帷幄,从容讽谏。此皆大臣之任。故其秩峻,其行重,则敬其言而行其道。况謇谔之地,宜老成之人,秩未优崇,则难用耆德。其谏议大夫,望依隋氏旧制,升为从四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