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部卷九百三十二 (第2/4页)
又《龟山玉经》云:“大天之内,有洞天三十六,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死生。有高真所居,仙王所理。又有海外五岳,三岛十洲,三十六精庐,七十二福地,二十四化,四镇诸山。”今总一卷,用传好事之士。其有宫城处所,得道姓名,洞府主张,仙曹品秩,事条繁广,不可备书,聊纪所管郡县,及仙坛宫观大数而已。天复辛酉八月四日癸未,华顶羽人杜光庭于成都玉局编录。 太上洞元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序 赞咏之作,始于天地之初。三景既分,五行生化。于是五行三景之气,流行太无之中,感激凝结,浮于太空之内。氤氲交错,而成文字,非雾非气,非烟非?,号曰“天章”,亦名“天书”轮?不散,垂芒耀彩,焕乎卢空之间。盖三景之精英,五行之华秀也。 太上大道君命天真皇人依形模写,回环曲折,谓之“天篆”,亦名“真文”以五气所凝者,为五帝之篇;以八会所成者,为八天之篆。其文在空中,为天风飘泛,自然生八会之音。闻之者神襟明畅,飘然有飞跃腾凌之意;听之则神和于内,气逸于外,可以致道,可以延龄。所图写之文,自谐音韵,勾度高妙,出人意表。今所存《灵宝赤书大梵隐语》《上清大洞三十九章》《三皇内文》《洞神大字九凤篆蓬莱龙书》,及三洞宝?金符玉章,皆本文也。故能保制劫运,召役鬼神,招真集灵,通神达妙,无所不能。万魔睹之以摧伏,百神仰之以朝宗,谓之信符,乃天地神明之信也。其成音曲章句者,即上清歌咏之曲、六甲灵飞之章、灵宝步虚之篇、玉检龟山之颂。或高圣之述,或上真所裁,或指修真之门,或叙长生之诀,或敷扬灵奥,或宣赞深冥,或秘在上京,或降于前古。所以天真游宴,众圣会朝,陈钧天广乐,奏灵章万舞,即其事也。今九等斋法,传授轨仪,始自初阶。至于毕?,随品升降,各有赞诵之篇,散在诸经,不可周览。依所传品目,合而序之。 玉函经序 医门广博,脉理元微。凡称诊脉之流,多昧死生之理。傥精心于指下,必驰誉于寰中。可疗者圆散宜投,难起者资财慎取,免沈声迹,图显功能。余幼访明师,遍寻奇士,粗研精于奥义,敢缄秘于卑怀。谨傍《难经》,略依诀证,乃成生死歌诀一门。非敢矜于实学,欲请示于后昆焉。 洞渊神咒经序 西晋之末,中原乱离,饥馑既臻,瘟疠乃作。金坛马迹山道士王纂,常以阴功济物,仁逮蠢类。值时有毒瘴,殒毙者多,闾里凋荒,死亡枕藉。纂于静室,飞章告天,三夕之中,继之以泣。至第三夜,有光如昼,照耀庭中。有祥风景?,纷馥空际。俄而异香天乐,下集庭中,介金执锐之士三十馀人,罗列如有所候。少顷之间,珠幢宝幡,霓旌绛节,红旗锦旆,相对前迎。白鹤交飞,朱凤齐舞。又二青衣,持花捧香。又四侍玉女,擎持玉案。地舒锦席,前立巨屏。左右龙虎将军,侍卫官吏,各二十馀人,立屏两畔,如有备卫焉。复有金甲将军、诸大神王等,各数十人,次龙虎二军之外,班列肃如也。 须臾,笙箫骇空,自西北而下。五色奇光,灼烁艳溢。有一人执简佩剑而前,告纂曰:“太上道君至矣!”于是百宝大座,自空而来。即见道君乘五色飞龙,莲花之座,去地丈馀,有二真人、二天师侍立焉。纂遂拜手,?迎奉。道君曰:“子悯生民,形于章奏,刳心泣泪,感动幽明。地司列言,吾得以鉴盼于子矣。”纂匍匐礼谢毕。道君曰:“夫一阴一阳,化育万物,禀五行为之用。而五行互有相胜,万物各有盛衰,代谢推迁,间不容息。是以生生不停,气气相续。亿劫以来,未始暂辍。得以生者,合于纯阳,?天而为仙;得以死者,沦于至阴,在地而为鬼。鬼物之中,自有优劣强弱,刚柔善恶,与世人无异也。玉皇天尊虑鬼神之肆横,灾害于人,常命五帝三官,检制部御之。律令刑章,罔不明备。然而季世之民,浇伪者众,淳朴既散,妖气萌生。不忠于君,不孝于亲,违三纲五常之教,自投死地。繇是六天故气魔鬼等,与历代败军死将,聚结成党,戕害生民。驾雨乘风,因衰伺隙,为种种病,中伤甚多。亦有不终天年,罹于夭枉。昔在杜阳宫中,出《神咒经》,授真人唐平等,使其流布,以救于人世间。无知愚俗,见有王翦、白起之名,谓其虚诞。此盖从来将领者,生为兵统,死作鬼帅,积功者迁为阴官,残暴者犹拘魔属,乘五行败气,为札为瘥。然阳威惮之,神咒服之,自当殄戢矣!今以神咒化经,复授于子,按而行之,以拯护万民也。即命侍童披九光之韫,以经及三五大斋之诀,授之于纂曰:“勉而行之,阴功克充,仙阶可觊也。”言讫,道君及侍卫众真,皆西北而举。 遂按经品斋科,行于江表,生民康?,疫毒消弭。自晋及今,蒙其福者,不可胜纪。在乎蠲洁庄敬,惟精惟勤,明诚感通,应犹响答。若怠慢轻泄,自速罪尤。修奉之人,慎遵斯戒。又况此经浩博,玄皇之金口亲宣;其理渊深,太上之微言密示。若有冥心诵持,真灵立感。神兵骑吏,应时而电埽jianian妖;猛马天驺,随处而风消毒疠。裨宝祚之延洪,更超周卜;祝圣年之遐永,克广尧龄。车轨混于普天,正朔覃于率土,赞大道威神之德,助国朝惠育之恩。洪福元休,浩浩无极。 道教灵验记 道之为用也,无言无为;道之为体也,有情有信。无为则任物自化,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