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_第09部卷八百五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9部卷八百五十五 (第1/4页)

    第09部 卷八百五十五

    常准 准,汉乾?元年官吏部员外郎。 请禁摄官冲替奏 臣以国家选择令佐,或从铨注,或是敕除。立考课以校政能,验贪廉而行黜陟。如斯条贯,尚有阙遗。近者诸道州府,多署摄官。以代正授,既不拘于考绩,唯掊敛于资财,致使户民,转为蠹耗。臣请示诸道州府长吏,如令佐正官月限已满,除替未到,不限时月,切不得以摄官冲替,须待正授替官,即令对面交割县务,然后本州使出给解由批书历子。如此则承真命者守文畏法,求摄任者退亦悛心。 王周 周,魏州人。事后唐明宗,以战功拜刺史。晋天福中历贝州、泾州节度使,迁武胜、保义、义武、成德四镇。杜重威降契丹,欲自引决,家人迫以出降,授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师。汉祖入立,徙镇武宁,加同平章事。乾?元年卒,赠中书令。 蚋子赋(并序) 蚋子之下有蟆子,蟆子之下有浮尘子,三者异乎?皆状小而黑,世云巴蛇鳞介中微虫所变耳。三伏间昼飞夜息,咂啄人肌肤。动为疮?,能飞不见其翼,能啮不见其口。微眇之极,虽缜密衣服,亦可通透,庄生焦螟之说近之也。至微之虫豸,诗独无蚋,故作赋以广之。 虫之至微,名之曰蚋。信乎虮之别品,复为虱之馀裔。群巢蚊之异类,结搏牛之深契。附诸郁蒸,产彼芜秽。张华之识,何以辩其两翼。离娄之明,何以见其长喙。伺暑?之漏露,啐丰肌而睥睨。默然而至,暗然而噬。人之至灵,何阙尔之所卫。人之至刚,何反尔之所制。状斯咄咄,吁于造物。何不恣蛇虺之毒,必当与之为避。何不张虎豹之口,不敢与之为忽。岂其食人之膏血,资己之肥?盾。念肤体之何毁,痛疮?之难没。吾将撷楸叶以为焚,俾尔之销骨者也。 刘鼎 鼎,字公度,徐州萧县人。起家为大理评事,历殿中侍御史起居郎。后唐清泰中出为浑州廉判,入为刑部郎中,改吏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汉乾?初拜谏议大夫,卒年五十五。 请依故事荐人自代疏 臣见建中元年正月敕:中外文武臣僚,授官上任后三日,举一人自代。事下中书,如除官用人,选所荐多者拟议。多事以来,此道久废,今后乞复施行。 张允 允,镇州东鹿人。后唐同光中累迁宏文馆直学士水部员外郎知制诰。清泰初改给事中,转左散骑常侍。晋天福五年迁礼部侍郎,改御史中丞,转兵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承旨。汉乾?初授吏部侍郎,卒年六十五。 请罢明经科奏 明君侧席,虽切旁求,贡士观光,岂宜滥进。窃窥前代,未设诸科。始以明经,俾升高第。自有九经五经之后,及三礼三传已来,孝廉之科,遂因循而不废。缙绅之士,亦缄默而无言。以致相承,未能改作。每岁明经,少至五百已上,多及一千有馀。举人如是繁多,试官岂能精当。况此等多不究义,唯攻帖书。文理既不甚通,名第岂可妄与。且当年登科者不少,相次赴选者甚多。州县之间,必无贡阙。辇毂之下,须有稽留。怨嗟自此而兴,谤ゥ因兹而起。但令广场大启,诸科并有。明经者悉包于九经五经之中,无出于三礼三传之内。若无厘革,恐未便宜。其明经一科,伏请停废。 请罢童子科奏 国家悬科待士,贵务搜扬。责实求才,须除讹滥。童子每当就试,止在念书。背经则虽似精详,对卷则不能读诵。及名成贡院,身返故乡。但刻日以取官,更无心而习业。滥蠲徭役,虚占官名。其童子一科,亦请停废。 ?曹国珍请修大晋政统疏 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苟非圣明,焉能述作。若运因革故,则事乃惟新。或改正朔而变牺牲,或易服色而殊徽号。是以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易世,不相袭礼。止于近代,率由旧章。比及前朝,日滋其目。多因行事之失,改为立制之初。或臣奏条章,君行可否。皆表其年,纪以姓名。聚类分门,成文作则。莫不悉稽前典,垂范后昆。述自圣贤,历于朝代。得金科玉条之号,设乱言破律之防。守而行之,其来尚矣。皇帝陛下运齐七政,历契千年。爰从创业开基,莫不积功累德。所宜直笔,具载鸿猷。若备录前代之编年,目作圣朝之政统,此则是名不正也。人名不正则言不顺,而媚时掠美,非其实矣。若翦截其词,此则是文不备也。夫文不备则启事端,而礼乐刑政,于斯乱矣。若改旧条而为新制,则未审何门可以刊削,何事可以编联。既当革故从新,又须废彼行此,则未知国朝能守而不失乎。臣等同共参详,未见其可。况臣等学惭该古,识昧折中。当君上顺道师古之时,无臣下乱名改作之犯。则天下幸甚,天下幸甚。 ?赦论 管子云:“凡赦者小利而大害,久而不胜其祸。无赦者小害而大利,久而不胜其福。”又汉纪云:“吴汉疾笃,帝问所欲言,对曰:『唯愿陛下无为赦耳。』”如是者何?盖行赦不以为恩,不行赦亦不以为无恩,为罚有罪故也。窃观自古帝王,皆以水旱则降德音而宥过,开狱牢以放囚,冀感天心,以救其灾者,非也。假有二人讼,一有罪,一无罪。若有罪者见舍,则无罪者衔冤。衔冤者彼何疏?见舍者此何亲乎?如此则是致灾之道,非救灾之术也。自此小民遇天灾则喜,皆相劝为恶,曰国家好行赦,必赦我以救灾。如此则是国家教民为恶也。且天道福善祸yin,若以舍为恶之人,而便变灾为福,则又是天助其恶民也。细而灾之,必不然矣。或曰:“天降之灾,盖欲警戒人主,节嗜欲,务勤俭,恤鳏寡,正刑罚,不滥舍有罪,不僭杀无辜,使美化行于天下。圣德闻于上,则虽有水旱,亦不为?矣。”岂以滥舍有罪,而反能救其灾乎?彰其德乎?是知赦之不可行也。明哉明哉! 马承翰 承翰,汉乾?初官兵部郎中,奉使吴越,观其骄僭,形于讥诮,钱宏ㄈ摭其过奏之,责授庆州司户员外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