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9部卷八百六十五 (第2/3页)
论列,以协物宜。 窦贞固 贞固,字体仁,同州白水人。后唐同光中进士,补万全主簿,授河东节度推官。晋天福中累擢中书舍人,改御史中丞,历刑部门下二侍郎。少帝即位,拜工部尚书,迁礼部刑部尚书。汉祖入汴,迁吏部尚书,拜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隐帝即位,加司徒。周祖登极,加兼侍中,罢相守司徒,封沂国公。入宋,开宝二年卒。 请定举士官赏罚奏 臣伏见先降御札,令文武百僚各进封事。臣闻举善为明,知人则哲。圣君在位,薮泽岂有隐沦。昭代用材,政理固无紊乱。求贤若渴,从善如流,郑所以誉子皮,鲁所以讥文仲。为国之要,进贤是先。庶遵理治之风,宜举仁人之器。臣欲请乞降敕命,指挥文武百僚,每一司之内,共集议商擢,其一士奏荐,述其人有某能,改为某官某职,便请朝廷据奏荐任用。若能符荐引,果为当才,所奏之官,即请量加奖赏。如乖其举,或涉徇私,所奏之官,亦请量加殿罚。所贵官由德序,位以才升。三人同行,尚闻择善,十目所视,必不滥知。臣职在论思,位参近侍。每谢匪躬之节,尝惭濡翼之讥。将赎贪叨,敢陈狂狷。 请国忌宰臣立班奏 国忌日,宰臣跪炉焚香,僧人表赞孝思,述祖先违世之事,而文武百辟,俨然列坐。窃惟礼非天降,酌在人情。今古通规,君亲至敬。对佛像行香之日,实帝王不乐之辰。岂有听烈祖之旧勋,悉安所坐,闻明君之至德,曾不暂兴。考经虽谓其相承,度礼深疑其有失。欲请跪炉仍旧,馀依常位立班。 请贡举复限三条烛奏 进士考试杂文,及与诸科举人入策,历代已来,皆以三条烛尽为限。长兴二年,改令昼试。伏以悬科取士,有国常规。沿革之道虽殊,公共之情难失。若使就试两廊之下,挥毫短景之中,视晷刻而惟畏稽迟,演词藻而难求妍丽。未见观光之美,但同款答之由。既非师古之规,恐失取人之道。今于考试之时,准旧例以三条烛为限。其进士并诸色举贡人等,有怀藏书策入院者,旧例扶出,不令就试。近年以来,虽见怀藏,多是容纵。今欲振举弛紊,明辨臧否,冀在必行,庶为定式。 请纂集晋朝实录疏 臣伏睹上自轩昊,下及隋唐,历代帝王,享国年月,莫不裁成信史,载在明文。或编修?自于本朝,或追补亦从于来者。曾无漏略,咸有排联。踪迹相寻,源流可别。五运生成之道,于是乎彰明。一时褒贬之书,因兹而昭著。古既若此,今乃宜然。辄敢上言,庶裨有作。伏以晋高祖洎少帝,两朝临御,一纪光阴。虽金德告衰,盖归历数。而炎灵复盛,固有阶缘。先皇昔在初潜,曾经所事。舜有历试之迹,禹陈俾?之功。载寻发渐之由,实谓开基之本。近见史臣修高祖实录,神功圣德,靡不详明。述汉之兴,由晋而起。安可遗落朝代,废缺编修。更若日月滋深,耳目不接,恐成湮没,莫究端由。伏惟皇帝陛下德洽守文,功宣下武。化家为国,备观王业之源。续圣继明,益表帝图之美。旧章毕举,坠典聿修。伏乞睿慈,敕史官纂集晋朝实录。 进晋朝实录疏 臣监修国史时,奉诏修晋朝实录。伏以皇帝陛下武功定业,文德化民。河图雒书,将荐圣明之瑞。商俗夏谚,无轻典诰之资。厚言贻诫以宏心,彰往考来而在念。臣等任叨南董,才愧班荀。属辞亏朗畅之功,总论寡精微之识。秩无文于昭代,狼塞阙如。收遗韵于传闻,冀开来者。奉兹铅,赏以油缃。同倾献状之心,上副成书之命。所撰《晋高祖实录》三十卷,《少帝实录》二十卷,谨诣东山阁门呈进。 郊庙议 按《王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正义》曰:“周之制七庙者,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与亲庙四也。”又曰:“七庙者,据周也。有其人则七,无其人则五。”至光武中兴,及魏晋宋齐隋唐,或立六庙,或立四庙,盖建国之始,未盈其数也。《礼》曰:“德厚者流光”,此天子可以事六世之义也。今陛下大定寰区,重兴汉祚,旁求典礼,用正宗祧。伏请立高曾祖祢四亲庙。又自古圣王,祖有功,宗有德,更立始祖。在四庙之外,不拘定数。所以或五庙,或七庙。今请尊高皇帝光武皇帝为始祖,法文王、武王不迁之制,用历代六庙之规,庶合典礼。 奉迎太庙神主请车驾出城议 陛下方?见于祖宗,展孝思于迎奉。酌人情而制礼,迎庙主以为宜。臣等未见旧章,止依情理,以车驾出城为是。其迎奉之仪,请下礼仪使酌量草定。 尹拙 拙,颍州汝阴人。梁贞明五年举三史,摄本镇馆驿巡官。仕后唐,累迁御史大夫检校虞部郎中。晋天福四年入为右补阙,八年迁左司员外郎。汉初召为司马郎中宏文馆直学士。周显德初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