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8部卷七百九十二 (第4/4页)
今率山在歙州南,连延而西曰浙岭。浙水实出其阴,又西走彭泽,凡三百里,并水出山阳者,皆西流汇于彭蠡。庐江远乎哉!是必一水也。又按今浔阳在江州大江之南,古浔阳在大江之北。名地为国者,岂限江之南北哉,求于古而已矣。庐江之国,自《山海经》而名者为是。 右庐江辨 同食馆不知名于何时。或谓自庐以往,振廪同食,因以为名。按《左氏》桓十三年《传》:楚屈瑕伐罗,罗与庐戎两军之。杜注云:庐戎南蛮也。音义云:卢本或作庐也。文十六年《经》:楚人、秦人、巴人灭庸。注云:庸今上庸也。(今房州上庸即其地)传曰:楚人出师,自庐以往,振廪同食。注云:今襄阳中庐县也。振,发仓廪也。同食,上下无异馔也。次于勾ㄛ,楚境也。使庐戢黎侵庸,戢黎,庐大夫也。又按《汉书·地理志》:当阳之中庐在襄阳县南。今犹有次庐村。颜注云:隋室讳忠,故改为次。又按楚庄王时都郢,即今之江陵。由郢而伐西北密迩之庸,安有发东北数千里之廪,上下同食哉!此非庐江之庐明矣。噫!夫使者,不详国地之本末,俾后世地因名而生惑。余今以庐江所治,故六地也。六与蓼皆灭于楚,臧孙辰叹曰:皋陶庭坚,不祀忽诸。德之不建,民之无援。哀哉!足以为后代鉴。因更是馆,名曰建德。 右同食馆辨 《汉书》:淮南王杀开章,葬之肥陵。肥陵肥水之上也,在寿春。应劭云:夏水出父城东南,至此与肥合。故曰合肥。今按肥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许,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经合肥县南,又东南入巢湖;其一西北流,一百里出寿春西投(去声)于淮。二水皆曰肥。余按《尔雅》,归异出同曰肥。言所出同而所归异也。是山也,高不过百寻,所出唯一水,分流而已,其源实同,而所流实异也,故皆曰肥。今二州图记皆不见夏水与父城,恶睹所谓夏与肥合者乎。合于一源,分而为肥,合亦同也,故曰合肥。而云夏与肥合者,亦应氏之失也。 右合肥辨 按图记,今冶父山在庐江东北,即《左氏》所谓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兹山是也。余按《杜注》及《地理志》《荆州记》,皆云冶父城在荆州,荒谷西北小城即冶父城,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是也。庐非庐戎之地,同食异振廪之所,安得复有冶父哉!后人妄加之明矣。矧囚于城,岂囚于山乎?余按今冶父山实有铁冶,乃作此告县,更名曰冶山不疑。 右冶父山辨 万敬儒孝行状碑 当州合肥县扬名乡桃子村百姓万敬儒,自大中九年荒俭。其年四月,父母并亡。至五月五日送葬后,庐墓不归,今已五年。先截下两手指并甲各长半寸已来,今见剌指血写《恩重经》三百六十卷者。差衙前子将胡师?于将茶药就庐所吊问,并勘验得胡师?于状,谨具如后,据州申勘。孝子万敬儒年二十七。叔祖瑛见在,庐去宅一里馀,每日一食斋王时时礼念。从大中九年五年葬父母后,跣足披发。至今于两手十指更互剌血,写《恩重经》三百六十卷。先于大中九年五月及十一年五月,两度截下两手指并甲各半寸已来,今再生长复旧。讫勘县先有申报处问得经二百七十卷,已抄写讫。内三卷州司今送到,便是《金刚经》。九十卷见剌血抄写。次州司又勘得万敬儒叔祖瑛及继曾祖母年八十见在,兼有亲兄弟五人,亲叔祖等并同居。其万敬儒在坟所,尝有一狗在侧,要水火等物,即书帖子系狗项下,令归家。其家人解看,随所须供,至今见在。右淮南观察使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扬州大都督府兵部侍郎平章事蒋伸,工部尚书平章事夏侯孜,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平章事萧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陶,检校司空平章事崔(阙)使检校司徒平章事白(阙)使检校司空兼太傅平章事使(疑阙)大中十三年十月十五日,朝议郎使持节庐州诸军守庐州刺史柱国赐紫金鱼袋卢潘立。 王孟诸 孟诸,大中时人。 唐故军器使内寺伯赐紫金鱼袋赠内常侍袁公夫人太原郡夫人王氏墓志铭(并序) 夫举族称官。盖制作之常意。况王氏承帝王之后,派分贵仕,代亦众矣。斯皆增辉图牒,称望天下。若乃复序述祖宗之盛德,谓悠悠繁词,故略而不书也。夫人襄阳人也,性禀专贞,早贪诗礼。闲柔淑慎,叶窈窕之风规;纂组女工,得家人之深旨。军器常侍先娶颖川禄氏,数奇不耦,夫人禄氏早亡。军器常侍时护汉南,鼓盆歌罢,曰:“粢祀之职,礼不可亏。洁以?蘩,必资中馈。”由是思鹊巢之共理,咏鸡鸣以求贤。慕王氏奕世之宗,以夫人继室。夫人承训结衤离,移天配德,克崇妇道,懿绩可嘉。闺门之美,实光彤管。军器常侍自汉南更命荆门,岁满入觐,复领军器使。柰何天不福善,偕老愿乖,军器常侍寻卧疾薨于私第。夫人居丧昼哭,髡发誓志,动循法则,不尚繁华。言必洽于族姻,喜怒不形于色。栖心象外,宏誉宜家。其仁贤体度,盖为外戚之表仪矣。将及鱼轩荷宠,昭示懿图,麟角功高,隙驹难驻。呜呼!徽音潜翳,阅水兴悲,赋命有涯,奄随川逝。以大中十四年春正月十二日,终于长安县修德里,享年卅有五。以其年四月五日,窆于万年县灞陵之原,邻军器常侍之茔,礼也。嗣子五人,或腰金备宠,近侍丹墀,或朱绂青袍,皆宣翊赞。德门之盛,世莫能俦,而复泣衔哀,俾述遗范。言必实录,托而用文。志而铭曰: 青门道兮国之旁,素?北兮龙之乡。纷?兮引灵襄,泉路永兮歌白杨。生何促兮死何长,音容寂兮云泱泱。唯有松楸树,悲风起夕阳。 沈? ?,吴兴人。 大唐苏州华亭县顾亭林市新创法云禅寺记 院在市西北隅,其地阜,势极秀。有二大长者,朝议郎前试左金吾卫长史上柱国吾仁约及兄瑛、弟绪并诸子侄,处士杨仲钦及男敬琮、仁敬、敬璇,发心相谓曰:“此市信人极众,僧徒颇多。可以买此地为瞻礼之所。”寻请坚修上士二僧,诣于京洛,请其院名。不旬月而返,果遂其志。广慕信心,便筑基址。贸他山之栋材,召彼郡之良工。不逾二载,大中十三年春建,至十四年冬成。月殿巍峨,屹如涌出,门廊盍匝,可谓化城。工费之间不足者,悉二家之自备,岂止于一二,乃各烽百缗焉。非我二家之志虔,造次而不可及也。续奉祠部牒,改院名为寺讫。奉命纪其年月,以俟未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