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送行  (第2/2页)
成门接俞夫人。”    还真是巧!    傅庭筠很是意外。    她想起了俞夫人束氏那双严厉却不失温和的双眸…    可见姜还是老的辣。    当年祖母就曾经说过,那俞夫人虽然精明能干,却也不是那不懂得体贴照顾之人。    傅庭筠既不想说谎,也不想再提俞家,避重就轻地笑道:“阜成门离这里快一个时辰的车程,时候不早了,您还是快去吧,否则晚了就赶不上了。”    吴夫人客气了一番,这才催着马车出了史家胡同。    赵凌和傅庭筠在自家垂花门前下了车。    他见傅庭筠自从见了吴夫人之后就一直沉默,劝她:“这件事又不是你的错,你何必耿耿于怀?要说是谁的错,只能怨老天阴差阳错罢了!你就算是遇到了俞家的人,只管大大方方地和他们打招呼就是了。否则。越是畏缩不前,他们越认定是你的错。这个道理我不说你也明白。”    傅庭筠“扑哧”一声笑,把赵凌笑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是在想,要不要如你所说的添两个粗使的婆子?”    赵凌脸色微红,窘然地转移了话题:“你不是说要给阿森找个先生启蒙吗?我问过了,那些翰林院的老翰林很少教人启蒙,离我们这里不远的椿树胡同有个叫博文的私塾。私塾的先生虽然只是个秀才。功名不显,倒是听说教书育人很有一套,名下出了好几个举人进士。我看。不如我哪天去那里看看。”    只有那些致仕的老翰林看着东家是当朝权贵或是地方豪门,为了结交或是看着子弟十分优秀,才会收学生,一般的翰林都不会收学生的。更何况是刚刚启蒙的小孩子。    傅庭筠笑道:“那九爷哪天就去看看吧!椿树胡同离这里也近。”    两人正说着话,听到动静的阿森跑了出来:“九爷。嫂嫂!”他高兴地和他们打着招呼。傅庭筠和赵凌不约而同地打住了话题。    ※※※※※    赵凌每隔六天就要在宫里当值四天,转眼间又到了他休沐的时候。他一大早去了椿树胡同,快到正午时分才回来。    “那位先生姓杨,”俩口子在内室说话。“说要先看看孩子。我寻思着我明天又要进宫了,和杨先生约了今天下午申初带阿森过去。你等会帮阿森梳洗梳洗。”又道“你让珍珠把阿森叫来。我有话要嘱咐他。”    傅庭筠应喏。    不一会,阿森过来了。    听说赵凌下午要带他去见先生。而且先生要先看看他了才能决定收不收他,他神色间露出些许的怯意来。    傅庭筠就帮他打气:“你连那些流民都不怕,还怕这个不成?何况你这些日子跟着我学识字,不说别的,我可是跟着陕西有名的老翰林读了十年私塾的,不比外面那些先生差,你就是信不过自己,难道还信不过我?要不是我一个女子,不能把你养在内宅里,我未必就非要把你送到私塾去读书!”    阿森听着眼睛一亮,又变得信心十足起来。    傅庭筠不由展颜。    一起用过午膳,傅庭筠将阿森收拾好,阿森和赵凌去了博文私塾。    傅庭筠一边做着针线,一边等着他们。    刚刚绣好了两只蝴蝶,就听见厅堂的门帘子哐当一地响,阿森旋风般地闯了进来:“嫂嫂,嫂嫂,先生收我了,您快帮我准备束修。”    傅庭筠听了自然是喜出望外,丢下针线拉着阿森问情况,阿森眉飞色舞地讲着,赵凌进来了。傅庭筠又忙着问束修是多少?可定下了上学的时间?要准备些什么?    没等赵凌开口,阿森已急急地道:“先生的束修一年十五两银子,初一就上学,要准备文房四宝和启蒙用的《千家诗》。”    还从《千家诗》读起来!    难道自己教得不好?    因当着阿森的面,傅庭筠只在心里嘀咕,欢迎喜喜地帮着阿森准备了东西。    郑三娘知道了不住地夸阿森有本事。    把个阿森高兴得直拍胸脯:“等临春大了,也跟着我读书去!”    “那就承阿森少爷的吉言了。”郑三娘哈哈地笑。    阿森高兴得看不见眼睛只看得见牙齿。    站在正房屋檐下看着阿森的赵凌却眉头微蹙:“这孩子,许诺的话怎么能随便乱说!”    “今天高兴,你就别训斥他了。”傅庭筠笑道“等过两天再好好跟他说就是了。”    赵凌点头,去请了半天的假,第二天就带着阿森去了博文私塾。    ※    每个星期一都是黑色的星期一,忙得不可开交…    ps:有姊妹在评论区里反应,也觉得进展太缓慢,我理一理思路,尽快摆脱《庶女》的影子。关于那个rourou的问题,因为想着两人是少年夫妻,可能会少一点内敛,多一点热情…    ※(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