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民国_第754铁血大民国恶的粮食战还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54铁血大民国恶的粮食战还有 (第2/3页)

用的棉衣都迟迟筹集不到。

    “政委同志,部队、部队太困难了,同志们是一边忍饥挨冻一边作战啊!而且、而且很多同志都生了病,病得很重,没有医药还要坚持战斗,结果许多人就这样倒在进攻的道路上了!真是太惨了…”

    终于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印度红军师长开口诉苦了,这种年纪又做到师长的印度红军军官一定是参加了十几年革命战争的老同志了。虽然早就看淡了生死,习惯了部下成百上千的伤亡,但是像这次这么多人因为忍饥挨冻又缺少医药而不明不白死去的情况,还是第一次看见,所也忍不住流了几滴眼泪,看来还是红心不坚啊!

    “谢卡尔。苏曼同志!”乍里亚语声如铁,脸色阴沉。“我再说一遍,我不需要听这些话,我要的是你们夺取樟木的保证!现在我们的几十万大军被堵在喜马拉雅山的几个山口前面。敌人的数量只有我们的十分之一,而且也没有多少大炮、没有一辆坦克,在樟木这里连一架飞机都没有!

    而且他们也在呼吸同样的空气。在同样寒冷的环境中战斗!既然敌人能忍受喜马拉雅山的严酷自然条件坚持战斗,我们的gc主义战士为什么不能?难道他们还不如中帝国主义的反动军队吗?”

    谢卡尔。苏曼羞愧的低下了脑袋,不敢再说话了。是啊,敌人都能坚持战斗,身为特殊材料制造出来的gc主义战士,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吗?难道他们还不如帝国主义的走狗?再说了,特殊材料的gc主义战士有的是。前面打光多少,后面就有多少补充进来,就算拿人命耗也能把敌人给消耗光了!

    …

    彭d怀背着手站在巨幅的中印边境东段地区的地图前面。沉默许久一直不说话。在他的周围,是接连不断响起的电话铃声,下达命令或是询问情况的声音。但是这位彭大将军似乎一点也不受干扰。只是静静的在思考着什么。他之前的部署好像又一次落空了,布柳赫尔不愧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一眼就看出了在英帕尔地区决战对印度红军极为不利。所以印度红军的攻击重点始终摆在喜马拉雅山区。哪怕每天都有上万人战死病死,都没有任何动摇。这种不惜人命的消耗战代价虽然高昂,但是效果还是有一些的。

    从7月初到现在,喜马拉雅战役已经打了半个多月,第3山地军虽然凭借有利地形给对手以巨大杀伤,但是自身的损失和消耗也越来越大!虽然中国国防军同样有着充足的兵员,但是习惯在喜马拉雅山这种高海拔环境中作战的后备兵员却非常有限。毕竟现在整个西藏省的人口还不到100万,青海省稍多一些。也只有两百多万。支撑第3山地军和第36山地军已经有些困难了,再要让青藏两省源源不断的提供后备兵也不大现实。而从平原地区征招来的新兵。如果不经过长时期的训练和环境适应性训练就送上战场的话,恐怕会出现大量的非战斗减员…当然,非战斗减员对彭d怀这种见惯了残酷战争场面的大军统帅来说也不算个事儿。但是南京国防部要求缅甸方面军尽快向印度发起进攻的电报,彭大将军却不能无视。他知道常瑞青是很少直接干涉前线指挥的,现在发电催促缅甸方面军进兵显然是有些什么特殊原因的,作为方面军统帅的彭d怀现在只得改变原有的作战计划,提前拉开侵略印度的序幕了。

    不过,这场侵略战争显然很不好打!

    在地图上面,印度红军最新的兵力部署情况已经详细标注出来了,这是空军和情报部门侦察得出的结果,并不是十分正确。印度东北方面军的十五个集团军,印度喜马拉雅集团军群的八个集团军(包括一个印度支那军)的番号密布在印度东北的那加地区、东孟加拉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摆在那加地区的是印度东北方面军的部队,全都是呈防守态势,摆在从英帕尔通往达卡和加尔各答的几条关键道路上面。加尔各答以西的情况不明,不过彭d怀可不认为布柳赫尔没有在那里部署重兵。在他看来,印军在喜马拉雅山一线的进攻虽然凶猛,但是投入的部队都不是精锐。说的难听一些就是炮灰部队,所以印军喜马拉雅集团军群的进攻应该是佯攻!而摆在英帕尔通往达卡、加尔各答道路上的部队应该也不是精锐。用炮灰部队消耗对手的兵力,把精锐放到最后用来反击本来就是大纵深防御作战的精髓。布柳赫尔在中东不就是这么玩的?

    估计真正的精锐部队应该摆在胡格利河以西,肯定都是久经考验的印度gc主义战士,就不知道有没有苏联装甲部队了?第二次中东会战中的苏联装甲部队在胡赖斯战役中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