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_第07部卷六百九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7部卷六百九十五 (第1/4页)

    第07部 卷六百九十五

    崔植 植字公修,宰相?甫犹子,立为嗣。长庆初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刑部尚书,旋授岳鄂观察使,迁岭南节度使,入拜户部尚书,出为华州刺史。太和三年卒,年五十八,赠尚书左仆射。 请详定御史班位奏 当台新除三院御史,授上日职事先后,去元和十二年御史台奏请应除御史职事,但据上日为先后,未上日不得计月数者。准其年九月七日敕,不逾一个月,不在此限,行立班次,即宜以敕内先后为定。臣伏以御史除官之时,据来处各有远近,若据一月便为惩创,恐乖旧例,殊未合宜。伏缘台司职事,各有定分,先后次第,不可逾越。若行立班次,既依敕令,公事先后,须系到日,则院长本职,翻然在下,制?错乱,无所遵承,行之累年,转见其弊。伏请自今以后,三院御史职事行立,一切依敕文先后为定,以后赴职稽慢量道路远近,则台司别具名闻奏。须议惩责,岂止颠倒职事而已。 对穆宗疏 前代创业之君,多起自人间,知百姓疾苦,初承丕业,皆能励精思理。太宗文皇帝特禀上圣之恣,同符尧舜之道,是以贞观一朝,四海宁晏,有房元龄、杜如晦、魏徵、王?之属为辅佐股肱,君明臣忠,事无不理,圣贤相遇,固宜如此。明皇守文继体,尝经天后朝艰危,开元初,得姚崇、宋?,委之为政。此二人者,天生俊杰,动必推公,夙夜孜孜,致君于道。?尝手写《尚书·无逸》一篇,为图以献。明皇?之内殿,出入观省,咸记在心,每叹古人至言,后代莫及,故任贤戒欲,心归冲漠。开元之末,因《无逸》罗朽坏,始以山水图代之。自后既无座右箴规,又信jianian臣用事,天宝之世,稍倦于勤,王道于斯缺矣。建中初,德宗皇帝尝问先臣?甫开元、天宝治乱之殊,先臣具陈本末。臣在童时,即闻其说,信知古人以韦弦作戒,其益宏多。陛下既虚心履道,亦望以《无逸》为元龟,则天下幸甚。 论帝王宜俭疏 良史非貌言。汉承秦侈纵之馀,海内凋窭,文帝从代来,知稼穑艰难,是以躬履俭约,为天下守财,景帝遵而不改,故家给户足。至武帝时,钱朽贯,谷红腐,乃能出师徵伐,威动四方。然侈靡不节,末年户口减半,税及舟车,人不聊生。乃下哀痛诏,封丞相为富民侯。然则帝王不可以不示俭于天下也。 李行修 行修,长庆中官殿中侍御史左司员外郎。 请?诗学博士书 元和三年六月一日,乡贡进士臣李行修谨昧死再惶恐再拜献书阙下:臣覆视汉初经籍,起口传壁匿,焕然明备,其所由者,修废官,立太学,朝夕讲贯,以究圣意,岁时程课,以严师道,使之然也。迨乎桓灵之世,遂使扶持元极,匡饬颓俗,专委裘以终大运,其儒术已试之明效欤。近学无专门,经无师授,以音定字,以疏释经,是能使生徒由之中才,不能使天下由之致理明矣。大率五经皆然,臣独以《诗》学上闻,趋所急也。伏惟陛下赦其愚瞽,垂恩听察。 夫《诗》者,发人之蕴,故谓之风。手舞足蹈之音作,用之光祖宗,垂风声;劳歌怨诽之音作,用之察吏理,审教化。是以四海虽大,群生虽广,犹民人之和气,息乎踵,达乎颅,流乎手足,犹草木之丰泽,渐乎根,穷乎杪,被乎枝叶,上下无滞气,内外无遁情。如此则《诗》得其任,风得其性也。昔殷周相承,俱有圣治,道洽于下,下无怏心。王化盛,告成功于神明;德泽衰,反变化于礼素。其辞主文谲谏而不讦,其教温柔敦厚而不愚。仲尼接于其时,谓王者宜以陶冶风俗,臣下宜以洗濯疑谬,道济于下,吾若之何。乃采其《诗》,合三百五篇,善者全而用,不善者全而去,非如《春秋》诸经,或革或因,相错而成也。其若礼乐徵伐,天地阴阳有度,假于辞可见;喜怒哀乐,讥刺讽谕无方,非其志莫传。志士躬当治乱之时,气有惨舒之变,臻于极而后动,积于中而后形,故言之成文,歌之成声,有一不至,则非全矣。是以圣人以全动物,物莫能固,未施敬于人而人敬,未施哀于人而人哀,顽者以之开明,躁者以之舒静。 道源于是绝而莫嗣,独有楚屈原,颇得诗人之风,介于子兰、靳尚之间,终以放死,故其道不竟。洎秦姗笑三代,燔烧经籍,世儒坑死,于是后学轧于相语,喑呃相授,以及汉兴,杂全经者七十年,师口说者四三辈。汉武笃好经术,立于学官,虽章句大修,而比兴未喻。时扬雄、司马相如,由是选Й观望,将迎忌讳,劝百讽一,推波助澜,文虽有馀,不足称也。然以本学浸盛,时因灾异,屡启直声,初或不究,终得其助。故自殷已降,有天下者莫长焉。厥后君臣道薄,《诗》道陵夷,蕴义感慨之士,至曰吾何从乎?上之追屈原不足以全性命,下之迹相如不足以匡过失。故居常则郁怏其胸襟,?其齿牙。代莫通其源,臣伏思之,以为《诗》教未隆于时,风雅未洽于下,教未隆则士不劝,风未洽则言多缺,故闻者卒愕,而愠者多暗投而却也。 自十圣绍业,盈二百载,经术益试,周旋百度,吏事反为缘饰,霸道无所舛驳。及陛下又登礼岩xue,发扬隐伏,宸心谠议,犹天地相宣,儒风昌言,与日月横骛,以辞让次徵伐而不暴,以诚明推教化而不浮。如此,则《诗》学何为郁然积于空虚不用之地乎?《书》残于古今,《论》失于齐鲁,汉有毛苌、郑康成,师道可观,逮圣朝刘迅者,说《诗》三千言,近代言《诗》者尚之。伏惟陛下诏公卿诸儒,讲其异同,综其指要,列四始之元本,穷六艺之粹精,不使讲以多物而无哗,蔽之一言而得,其言极者为师法,传经而行,其毛、郑不安者亦随而刊正,选立博士弟子员,如汉朝故事。然后命瞽史纳于聪明,命司成教之世子,是谓端本;由朝廷被于民里,由京师施之远方,是谓垂化;复采诗之官,以察风俗,是谓兼听;优登才之选,以励生徒,是谓兴古。四者既备,大化自流,则动天地,感鬼神,德豚鱼,甘堇荼,来异俗,怀鬼方,皆在一致,推而广之,神而化之不难矣。微臣不知时变,溺于师言,谨诣光顺门昧死以闻,伏待刑辟。 李元素 元素,元和二年官御史大夫户部尚书。 请禁以降诞日为节假奏 元宗、肃宗降诞日,据太常博士王泾奏:“按《礼经》及历代典故,并无降诞日为节假之说。惟国朝开元十七年,左丞相源乾曜以八月五日是元宗降诞之辰,请以此日为千秋节,休假一日,群臣因献甘露万岁酎酒,士庶村社宴乐,由是天下以为常。乾元元年,太子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